时间:Dec 24th, 2024
标题:BTC网络拓展方式分析
作者:DaPangDun
针对BTC网络的拓展,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上:
支付能力:当前BTC主网gas高,出块慢,小额支付能力弱,而其目标之一是成为通用的支付网络。(标记为①)
拓展能力:当前BTC主网的功能非常受限,可编程性弱。(标记为②)
隐私性:因为是公共账本,所以交易数据透明,虽然可以通过HD WALLET等技术来适当增加挖掘的难度,但是依然有被挖掘的可能。(标记为③)
接下来,我将大致的分析我们经常见到的拓展方式,除了第一部分中提出的三个拓展方面,我还加入了市场接受度这个维度:
(请注意:针对方案的点评只是我作为个人研究者的看法,并不评判优劣,每一个方案都是针对特定问题在特定场景下提出的!)
1. 铭文/符文类协议
这类方案主要实现的是②中的一部分,即“资产发行的能力”,其通过链上记录+链下索引的方式实现。对于①和③则没有涉及。
但是这类协议相对好理解,市场接受度高,因此很容易被市场认知到并广泛传播。
2. 闪电网络
这个方案主要实现的是①,并且把①往极致的方向发展,达到“即时廉价支付”的水平。
随着Taproot Asset的出现,标志着这种方案开始涉足②的范畴,不过当前也只是实现②中的“资产发行能力”上。
闪电网络是基于博弈和算法的链下实现方式,理解起来很困难,因此虽然在不断普及,由于其他支付方式的竞争,市场认可度一般。
3. 侧链
类似于侧链(Liquid ,Stack等)这样的存在,如果只是从能力上来看:其极大的增强了①和②,像Liquid这样的侧链因为有“机密资产”类型的存在也增强了③,看起来似乎是解决了BTC拓展的问题。
但是,需要注意的是:我们在考虑拓展方案的同时,也要考虑其是否是赋能BTC网络的,绝大部分侧链对于BTC网络的赋能是非常有限的、甚至是不赋能,而是通过跨链来另起一套系统。
这类系统比较多,但是争议也最大。其主要是通过链上的方式实现,从原生角度上来看,市场共识度并不高,但是投资市场可能会比较青睐,因为容易很快出产品。
4. Ark
这是比较新的协议,其可以理解为是闪电网络的进化版,优化了闪电网络存在的“流动性管理”问题,通过链下的方式来解决。
其拓展的是①,并且可能会是更加理想的链下支付网络形式,当然,随着发展我认为其在②上也会有建树。
5. 契约类提案
契约类提案大多数是针对BTC网络上的单一问题而存在的,主要是要解决②这个部分,比如OP_CAT就可以增强BTC的可编程能力。
这类解决方案因为需要BTC主网升级,因此也严重受制于这个条件。考虑到BTC主网升级的难度,加上一般这类方案都非常的技术化,所以市场的认可度并不高。
5. RGB
最后我们来说一下RGB:
---它在①上是没有拓展的,因为它是构建在其他网络上的,能力还是依靠原来网络的能力,所以在支付能力拓展上是继承原网络的。如果是主网,则支付能力没有得到提升;如果是闪电网络,则支付能力得到极致的提升。
---它在②上的拓展是极强的,因为是链下形式,所以可以做到图灵完备。
---它在③上实现了极致的隐私,因为并不是采用全球共识,而是客户端验证,外界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。
---但是该套方案的难度很高,技术难点也多,市场的普及难度较高,因此市场当下的认可度一般。
这里我只是列举了部分拓展的方案,还有很多方案没有涉及,每一种方案都有其自己的设计思路,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。
我观察到的是:这与ETH体系的拓展方式极其不同。
后者是一个从上而下的过程,有顶层设计在那里设定一个框架,而在BTC的拓展上是不存在顶层设计的,创新在这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,即使最后很多方案会以失败而告终,但大浪淘沙淘出的大多数是
能够跨越周期的金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