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August 29th, 2024
标题:Fiber:长期主义,反哺,场景构想
作者:DaPangDun
在上一篇对Fiber技术解析的文章之后,我依然存在着一些疑惑,于是向Jan老师请教了这些问题,遂有此文。
我将这次交流浓缩为【长期主义】【反哺】【场景构想】三个关键词。
我们常把闪电网络挂在嘴边,但是真实在Crypto中使用闪电网络的人有多少呢?其实很少!又有多少人尝试过运行闪电节点呢?少之又少!
在当下的Crypto,你有太多支付的途径,各种各样的公链都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。我相信90%的人使用波场的次数要高于闪电网络,甚至可以说95%。
是因为闪电不好吗?
是的,当下的闪电虽然支付那一下很爽(立即支付,无延迟,极低资费),但是确实不够好,它有很多的问题,比如“流动性管理问题”“节点维护难问题”“只能支付BTC问题”等等,所以很多人不使用闪电网络是情有可原的。
但是,如果我们从长期看,现在所有公链最终的极限很可能只是接近支付宝的支付水平,而闪电在理论上是远超这个水平的,高出好几个量级。
所以长期主义就是要立足更长的时间线来看待这个问题,5年,10年,15年,甚至更远。我们需要有人不断去研究、开发、优化可能适合更长远未来的技术方案。
当前互联网的很多服务都是中心架构的,我们也非常习惯这样的架构方式。在Crypto中,这种现象也大量存在,虽然我们一直在说“去中心化”,但是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只是说说而已。
比如,我们来思考支付,支付本身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“价值交换”,为什么我们要通过一个中介来完成呢?你当然可以找到很多理由:体验好,延时短,成功率高等等,但这并不是完全拒绝P2P模式的合理理由,因为你总会遇到“特定的场景”,如隐私的交易、链下的交易、定制化的交易等,而这些场景就需要用到P2P。
如果我们再畅想一下,随着科技的发展,机器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,未来充斥在整个世界上的机器会超越人类很多倍,那么未来的支付需求可能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支付,而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支付,这些机器因为具备链下计算的能力,很有可能通过P2P的方式来实现特定的交互需求。
当下也许“复制链是一种主流,P2P势微”,但技术的演进是螺旋的,P2P的演进还没有结束,值得我们探索。